找到相关内容130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菩提达摩祖师来汉地传法的因缘(二)

    时有何密语密意,愿为我说!”行者见上座心意苦切,便向他说:“静思静虑,不思善不思恶,正与摩思不生时,还我本来明上座面目来。”上座又问:“上来密语密意,只有这个,为当更有意旨?”行者云:“我今明明与汝说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2463258.html
  • 禅对山水画形成的影响(2)

      所谓“以心观物”,正是参禅人定时进入澄澈空灵的内心体验。唐宋以来的文人诗画家们,不但讲究庄子“其守神,专其一”的精神状态,更强调作画写诗前的清心静虑,凝神冥想。北宋米家山水画的继承者米友仁就说: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2763878.html
  • 禅话

    禅话  方伦  禅为梵语「禅那」之简称,旧译为思维修,新译为静虑,乃指湛寂而非无知之心念而言。缘一切众生,上自人类,下至虫蚁,自无始以来,其心体不是念念相续//水无止息,即是睡眠闷绝、昏然无知。此两种心,皆非本来心相,皆是轮回根本、受苦由来,故须习禅以复其初也。凡夫局於世虑,未能起出世之想,故其心念皆在六道之内,每起一念,皆落一道。反之,若不起念,则不落任何道;不落任何道,则出轮回,脱生死苦海矣...

    方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4763883.html
  • 《坛经》中的不二思想及其在慧能禅法中的意义

    等学,是说禅定与智慧是不一不二的。此定慧等学在慧能禅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思想。定慧本来是指禅修行的两个方面,如宗密说:  禅是天竺之语,具云禅那,中华译为思维修,也  名静虑,皆定慧之通称也。……悟之名...

    法 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2663986.html
  • 禅与园林风格的演变(1)

    社会的认同。  随着印度佛教传人中国的,还有作为佛教中一种修行方法的“禅那”之传人。这种修行方法的“禅”(“禅那”的简称)与唐朝初、中叶形成的“禅宗”之“禅”不同,前者的本意是指“思维修”或“静虑”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5464016.html
  • 从演译杂阿含经论原始佛教禅定学的特质与意义

    依佛功德“十力”的说明中,列举了四类:  一、禅,译义为“静虑”,旧译为“思惟”。二、解脱  (Vimokkha),旧译为“背舍”。三、三摩地——三昧(Sama^  dhi),译义为“等持”、“定”。四...

    黄连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3564116.html
  • 禅风.学风.文风

    思维静虑,包括修定和智慧两个方面。禅宗之禅则是所谓“涅(上般下木)妙心”,非谓色界所属之禅。禅宗,以“宗门”自居,别于所有“教门”。相传它最初,是以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,拈花示众,大迦叶破颜微笑,遂曰“我...

    苏渊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5164135.html
  • 佛教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

    解深密经》中说:“善男子,菩萨学事,略有六种,所谓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静虑(禅定)、智慧到彼岸。”   六度在宗教实践和道德修养中的作用,可分为两大类:前三者,即布施,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1564420.html
  • 佛教的中国化与士大夫心理(1)

    印度禅法的樊篱,禅(梵语Dhyana)汉译为“思维修”,“静虑”等,就是指专心一意,沉思冥想,排除一切干扰,以静坐、修行的方式领悟佛祖所示的境界。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仍然戒守达摩禅“不立文字”的基本精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2464426.html
  • 任继愈:汉唐佛教思想论集(2)

    );用极度降低物质生活水平的方法,可以“成佛”(“净戒波罗蜜多”);用捐助大量财产给寺院的方法,也可以“成佛”(“布施波罗蜜多”);此外还有所谓“精进波罗蜜多”、“静虑波罗蜜多”、“般若波罗蜜多”等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0664791.html